研究成果

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

绍兴市统计局机关党委   曹绘宏  唐建民

党支部在党的组织体系中是最基层的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这为新时代机关党支部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机关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机关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既是提升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做好机关党建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实基础,更是提高“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质量水平的基本保障。当前,如何抓好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激活机关党组织,发挥党支部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主动性,对推动机关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机关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

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保障,是全面增强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途径。在机关党组织中推进支部标准化建设,是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具体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党支部标准化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建思想的必然要求。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思想的重要制度成果。《条例》充分发扬了我党长期积累的党支部建设宝贵传统,又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创造的好做法好经验,是新时代党支部建设的基本遵循。推进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就是要从严落实《条例》规定和要求,推动党支部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坚强过硬的党支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二)党支部标准化是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有力手段。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一方面旨在充分发挥标准化的优势,通过整合、精简、统一、分解、组合等标准化手段,构建起系统化的党建工作制度、规范化的党建工作程序、高效化的党建工作方法、精细化的党建工作考核机制;另一方面通过规范提升,不断推动支部工作创新、巩固支部工作成效、提升支部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达到“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强化政治功能”的要求。因此,实施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支部工作的有益探索,是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保障之一。

(三)党支部标准化是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党支部是党建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党内各项活动主要是通过党支部来完成。党支部建设与标准化管理在目标要求、管理方法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党支部很多经常性工作本身程序性要求就非常严谨,比如“三会一课”、党支部换届选举、发展党员、民主评议党员等等,这些工作在程序执行上、规范化建设上都有一定的标准要求,这也是标准化的外在表现。因此,从机关党支部入手,导入标准化管理理念,积极探索建立标准化建设是提高机关党建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也是最具基础性和可操作性的关键一步,能达到点上突破、面上提升、整体提高的效果。

(四)党支部标准化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效载体。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就要求重视党内规章制度建设,并加大执行力度。党建标准化,就是运用标准化的原理方法,发挥其可借鉴、可推广的优势,秉承其可持续改进的特点,实现制度职责系统化、内容方法规范化、考核评价精细化。与党规党纪相比,标准更加具体,是党章党规党纪的细化和延伸。同时,标准化意味着许多定性和定量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助于提高党员干部对党规党纪的执行力,有助于推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五)党支部标准化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内在需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有效途径。运用好标准化建设这个途径,把支部建设的各项要求尽可能具体化、程序化、操作化,防止悬在空中,避免脱离实际。如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既可以通过标准细化任务要求,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做什么、怎么做,又可以通过制定党支部工作标准,明确支部书记和各个委员的职责、细化党支部对党员的考核,努力使主题教育做到学在要处、思在远处、践在实处、悟在深处,真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当前机关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存在的矛盾问题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在推进机关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是对照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标准要求,机关党支部的标准化建设依然存在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政治功能发挥弱化,引领能力不够强。从政治核心作用看,个别党支部党建工作责任制执行不到位,支部集体领导作用发挥不明显。主要表现在部分机关党支部“领导核心”出现弱化,以服务功能替代政治功能,仅仅把党支部当做各项事务性工作的终点站和扫尾站,将完成事务性工作等同于政治功能的发挥,不能有效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发动群众;党支部书记理论学习浅尝辄止,党务工作能力不足,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失误,导致党建工作起色不大、层次不高。

(二)组织生活公式化,质量成效不够高。组织生活效果不明显,表现为“三个缺乏”:一是缺乏吸引力。党的组织生活学习内容没有新意,主题党日活动缺乏实质内容,“有形式、缺内容”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缺乏说服力。学习教育内容不能联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不联系本单位本部门业务的实际,特别是不能紧密联系党员的思想工作实际,空话、套话较多。三是缺乏严肃性。从组织生活记录看,党员之间不能有效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党员不愿暴露真实的思想,不愿检视自己的问题,组织生活会表面应付的多,认真学习的少;评功摆好的多,红脸出汗的少;假话凑数的多,开诚布公的少。

(三)管理服务表面化,方法措施不够细。部分机关党支部把党建与业务工作机械地割裂开来,开展党建活动不围绕中心任务;服务意识不强,党建活动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党员学习教育形式单一,内容空泛;综合服务承载能力偏弱,党内帮扶多停留在“输血”层面,未能实现“造血”功能,党员归属感不强;对党员平时关心较少,没有做到细致入微,缺少日常教育监督,缺乏动态思想掌控,支部信任度、号召力缺失。

(四)工作制度片面化,内涵理解不够深。机关党支部在日常党务工作开展时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一方面,有的支部书记贯彻执行党建工作制度的意识不强,不能自觉地按制度办事,狠抓制度的落实,导致党支部工作缺乏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另一方面,现有的党支部工作制度还不够完善,有的可操作性不强,尤其是对支部书记的工作职责缺乏科学系统的量化分析,党建工作的绩效没有与业务工作考核挂钩,以及合理的业绩考核和激励等,致使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在业务工作中没有得到确认,造成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五)工作落实形式化,效果发挥不够好。部分机关党支部开展工作不结合单位实际,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只求面上规范,不求实际成效,形式化、表面化、留痕化的问题难以根除。简单的把阵地建设作为“形象工程”,只为应付上级检查考核, 比如党员活动室长期关门,造成资源浪费;学习书籍闲置,甚至没有拆封等等,在工作落实中敷衍了事、形式主义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杜绝。

上述问题,归根到底是党支部应该干什么、怎么干、怎样干得好的问题,是每个党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问题,是党支部最应该做好的事。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党支部职能作用的发挥,影响了机关党支部建设的整体效果。因此,必须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从基础入手,强化党支部自身建设,确保党支部各项工作更加顺畅、更加规范、更加标准。

三、加强新时代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加强新时代机关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抓实抓细“五化”路径,努力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推进政治建设标准化,发挥从严治党的政治功能。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机关党支部政治建设怎么抓,需要根据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来制定标准、进行规范。要把维护核心作为首要任务,引导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以实际行动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把严肃政治纪律作为根本要求,对机关党员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敢于较真、勇于亮剑、坚决斗争;要加强机关政治文化建设,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落到实处;要通过标准化建设规范党员政治行为,提高党员政治能力,彰显党员政治担当,永葆党员政治本色。

(二)推进党员教育精细化,激励担当作为的争创意识。思想建设是党支部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增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关键在于推进党员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标准化、规范化。要做到理论学习有规划有部署,既要对理论武装工作作出长期规划,又要按年度、季度、月度作出计划安排,同时把理论学习的具体任务融入日常工作中、细化到党员身上,使理论武装有计划、有步骤、有程序地得到落实;要做到思想教育可动态跟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和中央最新部署,第一时间在支部党员中学习传达,让党员干部及时掌握中央最新精神,并迅速贯彻落实到行动中;要做到党员日常管理有依据规范,对党员的发展程序、阶段培训、党籍管理、激励关怀、作用发挥、权利保障、处分处置等一系列工作,都要形成标准和规范,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定,使党员管理有程序、有依据、有机制、有规范;要做到理论武装效果可检验评估,通过推行学习积分制度、定期测试制度、随机抽检制度、检查通报制度、质量评估制度等,动态跟踪党员的理论学习情况,用科学有效的办法和行之有效的标准,使党员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彰显。

(三)推进组织生活正规化,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平台。要通过推进党内组织生活标准化,有效解决党内组织生活随意化、平淡化、简单化、庸俗化的问题,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要让制度“严”起来,严格按照标准步骤和规定程序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基本组织生活制度,确保规定动作一丝不差、关键环节一步不漏。要让党员“动”起来,增强党员的“主角”意识,通过鼓励讲党课、开展岗位练兵、举办知识竞赛等方式,调动党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集体效应,确保支部组织生活严肃认真、常态长效。要让形式“活”起来,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手段,适应党员多样化需求,开展“创意”组织生活,探索创建“网上”组织生活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号召力。

(四)推进支部设置标准化,夯实坚强可靠的组织基础。党支部作为党的基础组织,其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如何,与组织设置、内部结构、人员配备、运行机制等是否规范密切相关,在这些方面必须努力实现标准化。在组织设置上,要继承“支部建在连上”的思想,继续推行“支部建在处室”等有效做法,优化组织设置,增强组织活力,落实好党建主体责任;在班子建设上,要按照党章要求,做到按期换届选举,选优配强支部班子,并落实好处长兼支部书记的“一岗双责”;在作用发挥上,要明确职责分工,强化支委会的议事决策职能,明确支委会决策事项,规范决策过程,凡属重大事项均应由支委会集体讨论决定、组织实施,充分发挥支委班子的领导作用和整体功能;在动态管理上,要建立健全党务干部教育培养、定期培训、选拔配备、监督管理、考核评价等机制,着力打造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担当有为的党务干部队伍。

(五)推进考核评价体系化,建立高效运转的保障机制。长期以来,由于党建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宏观性等特征比较明显,对党建工作的科学考评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和工作难点。同时,一些部门对党建的基础保障也存在不平衡、不到位的情况,这些都需要通过标准化建设,更好地强化人员保障和经费保障,真正发挥考核“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一方面,从基础保障上看,要进一步制定和出台人、财、物保障党建工作的制度规定,尤其是党支部重大活动、党员教育培训等事项,必须要从经费、场所、资源、载体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有条件的部门要加强党支部活动阵地建设,保障和推动党内活动经常化。另一方面,从考核评价上看,要健全和规范党支部建设考核评价机制,明确考核主体,细化考核指标,量化考核权重,规范考核程序,严格考核要求,做到日常考评与年度考评相结合、自我评价与组织考评相对照、业务考评和党建考评相衔接,真正使党建工作的考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推动党支部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